上个周六,T 社区组织了第一次线下技术沙龙,刚好借这个机会公开我们的社区和计划。
本文分两部分,首先总结下第一次沙龙,然后说说我们想做什么。
沙龙总结

图为巧哥讲解 monad。
3.26,我们在北京美餐(←赞助商)组织了第一次 T 技术沙龙,邀请到了 20 位 iOS 领域的大牛,以 RxSwift 为主题进行交流。

图为所有参会者,来数数看你认识几个。
这次沙龙一共四个分享:
- 更模块化的 iOS by 小青
- FRP by 代码家
- RouterX 和 MoyaX 设计思路 by 姜军
- Monad 详解 by 唐巧
相关 Keynote 下载。
注:由于技术问题以及涉及到后续其他公开演讲,后两场分享内容无法公开。
上面的流程基本上是沙龙标配,没什么特别。下面重点说说,我们到底想做什么特别的事。
简单来说,我们想做的是:交流。
要交流,不要讲课
我参加过很多技术大会,总觉得不满意。“这些东西我自己上网搜不就能学吗?”每次参加完几乎都会有这种想法。之前总是怪大会主办方,觉得是他们没做好,直到我自己做了一次大会,才想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。
你没办法满足所有人。
如果你试图满足大部分人,那一定会变成入门教程。
在程序员群体中初学者永远占大多数,如果大会是公开报名并且人数众多,那大部分参会者也必然是初学者。因此,如果你想满足大部分人,就变成了入门教程;如果你想讲真正的干货,就会得罪大部分人。
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,但我认为这不是大会的意义,因为初学者完全可以从各种在线教育网站学到更加系统完整的内容。
我认为线下活动存在的意义就是交流,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无法被任何搜索引擎或者线上工具替代,由此产生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水平不同,就会变成讲课,只有水平相近,才能真正交流。
想通了这些,我试图寻找能让大家真正交流的方法。
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细分。就像 Chris 一样,专门做函数式 Swift 大会或者类似的活动,从而筛选出真正对某一话题感兴趣并且技术水平相近的听众。但是这个想法刚一出现就被我自己否定了。原因很简单,你没办法限制别人报名。
对于大部分参会者来说,活动的主题相比之下不那么重要,他更多的是要考虑“我是否有时间?”“是否免费?”“有没有朋友去?”“有没有大牛去?”因此从主题筛选听众很难奏效。
于是,我想到了另一个办法:邀请制。
邀请制
T 社区每个月都会举办线下沙龙。北京是起点,预计年内扩展到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四个城市。每个城市由专门的团队负责,每个城市每个月都会举办线下沙龙。
沙龙分两种,闭门和开放。闭门沙龙参会者完全由主办方邀请,开放沙龙可以接受报名,但是名额优先提供给 T 社区会员。
那怎么成为会员呢?很简单:邀请制。
详情请看这篇文章:如何加入 <T>?
T 的架构
下面用两张图来说明 T 的架构。

这张图说明的是 T 的组成部分。
线上社区采用邀请制筛选优质会员,从而提高线下活动交流质量。线下活动有了更好的参与者,可以交流碰撞出更多价值,并将内容积累到线上,反过来吸引更多优质会员。

这张图说明的是 T 的发展思路。
T 服务的是大牛和技术迷,通过闭门沙龙让大牛和大牛互相交流碰撞,产生价值,然后通过开发沙龙将这些价值传递给技术迷。技术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价值进一步传递给普通开发者。
反过来,我们希望从普通开发者中找到那些技术迷和大牛,让每个人都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。
志同道合?
我们刚起步,有很多事要做。如果你对我们做的事感兴趣,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我们:
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,辛苦了!感兴趣的话可以 申请加入 <T>?
最后再来两张照片,规模虽小,还是要努力做好~

